白居易《南浦别》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01 00:00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翻译: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赏析: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象“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迭,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多么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从这个“看”字,我们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他的每 “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好去莫回头。”──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小诗短短二十个字,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而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会有亲身体验,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的诗《观刈麦》

观刈麦 ⑴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 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 力尽不知热 【查看全文】

2 《夜筝》白居易唐诗鉴赏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一首写音乐的小诗,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经洋洋洒洒地将琵琶演奏的动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长恨歌》的双重性

中国古代文人叙事诗的明珠《长恨歌》作为一个悲剧性的文学审美客体,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和诗人白居易创作思想的矛盾性而使悲剧审美客体呈现出多重主题内涵。 长恨歌 朝代:唐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闲适诗中的叠音词

闲适诗在白居易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其独善精神的寄托。 白居易的诗歌按照他自己的分类,包括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其中卷五到卷八是闲适诗,共216首。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五年(8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