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02 00:00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闻:使……听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 真 贤者 乎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2)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参考答案:

  14.B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5.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上句为代词指物,它、竹子;下句表反问语气。D.来;因为

  16.D 《养竹记》咏物托意,将喻体与主体并列,具有明白晓畅、主旨鲜明的特色

  17.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 (1)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 (得分点一处1分:明日、履、于斯)

  (2)(竹子)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得分点一处1分:见贱、若是、犹存)

  注释:

  本:根

  固:稳固

  建:树立

  倚:偏颇

  虚受:虚心接受

  体道:包含仁德

  砥砺:磨练。锻练

  名行:名节操行

  树:种植竹子

  如是:像这样

  体道:包含仁德

  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拔萃:唐代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繇:同“由”。

  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篲箒(huìzhǒ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封:培土。

  斯:指这所房子。

  体:体悟。

  实:充实,充满。

  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望驿台》

白居易《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池上早秋》赏析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 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 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 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 何必更愁悲。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宝历二年(826)在苏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忆江南的诗意是什么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 【查看全文】

4 《自河南经乱》白居易唐诗鉴赏

自河南经乱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诗鉴赏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资料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的《买花》的翻译

买花 / 牡丹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