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木诗八首选一首》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09 00:00

  白居易-有木诗八首选一首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鉴赏:

  《有木诗》是一组寓言诗,借树木喻人事,一共八首。诗人在序中说:“余读《汉书》列传,又见附丽权势,随之覆亡者。其初皆有动人之材,足以惑众媚主,莫不合于始而败于终也。因引风人骚人之兴,赋《有木》八章,不独讽前人,欲儆后代尔!”这段话是写诗人在阅读史书时,看到很多佞臣,或无所可否,曲意奉迎;或蛊惑上下,离间君臣;或依附权势,飞扬跋扈;或表里不一,色仁行违。开始无不具有出众之材,足以迷惑众人,谄媚主上,以致嚣张一时,最终却免不了身败名裂。诗人有感于此,因而作《有木》诗八篇,不仅讽刺前人,更是警诫后代,以免重蹈覆辙。这里选录的一首专意讽刺“附丽权势,随之覆亡者”,假借凌霄花来比喻那些通过各种卑劣手段窜踞高位而免不了以失败告终的人。诗的首句点明所咏是凌霄,此花不能说不美丽,且高高在上,挺拔突出,但并非傲视群芳,昂然独立。而是“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诗人用一“偶”字来修饰“依”,说明凌霄花不择良莠,只要有靠山,就会趋炎附势,顺藤而上,抽绎出长长的枝蔓来。这四句刻画凌霄花攀附它枝的本性。下四句对这种本性进一步表现,说它的根部附托在树干上,花开在树梢上,紧紧依附,一旦得势,便得意扬扬,自我陶醉,以为今生今世再没有什么力量能使它动摇了。第三小段则写一旦树被摧倒,凌霄的生命连一早上难以维持,即使能自立,也是暂时的,摇摆不定的。这就是依附于他物的必然下场。最后四句是总结,感叹曾几何时还高攀入云的凌霄花,转眼之间,竟成了弃之于地的柴草。诗人谆谆告诫人们,千万要以此为戒,切勿做柔弱不堪、依附于人的小苗。

  这首诗的主题很鲜明,但诗人是通过形象的刻画表现出来的,思想巧妙地隐含在形象之中。虽然最后一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直接劝诫人们应自立、自强,不可攀附高枝,免得随其覆亡,但全诗的大部分笔墨用于描绘凌霄花的各种形态。对凌霄花的刻画句句吻合这种花本身从生长到衰落的特点,同时又恰到好处地用以象征那些依附权势、攀附高位,一得小利,便洋洋自得,而最终又自取灭亡的小人,从而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褒贬倾向。比喻贴切,不露斧凿痕迹,读来形象跃然,富有教育意义。


相关阅读
1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以长恨为中心,通过当时人们的传说,加上作者的想象,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结合在一起,以强烈的抒情笔调,再现了一个爱情悲剧。 白居易《长恨歌》读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诗歌鉴赏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咏老赠梦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800字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800字一 那是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花非花》诗歌鉴赏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 【查看全文】

6 望驿台 白居易

望驿台 作者: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释 (1)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2)望驿台: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