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集评】
杨慎《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
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语甚趣。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唐诗《揽香集)中收此。
【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其实是为妓而作的,“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来妓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遗爱寺》
《遗爱寺》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遗爱寺》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 暮江吟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的“湘灵情结”和“长恨歌”《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的湘灵情结和长恨歌,欢迎大家阅读! 清代学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的文学观念与政治情怀白居易的文学观念中由于渗入了很多为政治服务的因素,因而与人们对文学的期望存在较大的距离。 白居易的文学观念与政治情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0卷作为唐 【查看全文】
5 《惜牡丹花》白居易全诗赏析《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惜牡丹花二首 其一 翰林院北厅花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译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