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语浅意深,优美动人,唐朝已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赞语。一曲《琵琶行》,流传千载,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白居易的远祖是西域胡人的白氏或帛氏。
西域入居中原的胡人,历史学家将他们分为葱岭以西和葱岭以东两大部分。葱岭以西入居中原的,大多是昭武九姓胡,即以康、安、曹、石、米、史、何、穆、毕等为姓,皆是昭武的胡人,唐代又称“九姓胡”。葱岭以东入居的有:于阗尉迟氏、疏勒裴氏、龟兹白氏。龟兹王族姓“白”,有时又译为“帛”,历史上有名的龟兹王有白霸、白英、白纯等人。龟兹人内迁后大都跟从王姓,姓“白”或“帛”。白居易的远祖入迁时代远久,已经同化到没有任何纤微迹象可寻,只有族姓依然保留着胡姓。
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译作“屈支国”,称“屈支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龟兹管弦,以龟兹琵琶闻名天下。龟兹琵琶,又名胡琵琶。从南北朝以来至隋唐,龟兹琵琶、胡琵琶这些名称在史籍中不断出现。龟兹琵琶一词较早出现于《通典》:“龟兹乐者,起自吕光破龟兹,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复获之。有曹婆罗门,受龟兹琵琶于商人,代传其业,至于孙妙达,尤为北齐文宣所重。”
《北史》记载:“曹僧奴、僧奴子妙达以能弹胡琵琶甚被宠遇,俱开府封王。”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后魏以来,曹氏一族三代──曹婆罗门、曹僧奴、曹妙达,善弹龟兹琵琶得当权者宠,以至封王开府。唐代曹保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在当时长安教坊中都是有名的琵琶手,而曹保保一家是曹妙达的后裔。白居易诗云:“谁能截得曹纲手,插入重莲衣袖中。”对曹纲奏出美妙音乐的手羡慕不已。
《琵琶行》序中介绍琵琶女,“本长安娼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曹善才即曹纲之父,穆善才是唐朝著名的琵琶艺人。曹、穆二人俱是昭武九姓胡。琵琶女向九姓胡学琵琶,可知《琵琶行》中她弹奏的正是龟兹琵琶。
白居易去世后,安葬在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琵琶峰的得名,一是在香山纵观白居易墓冢,整个墓道和西南去向的山峰,恰似一个琵琶;二则《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后人为了纪念诗人,就把他埋骨的这座山峰称为琵琶峰。
白居易一生与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祖是以琵琶闻名天下的龟兹国人,生时写下千古佳作《琵琶行》,死后葬于琵琶峰。真是生亦琵琶,死亦琵琶。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意赏析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问刘十九》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老兄! [注释] 1、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的咏老诗享誉诗坛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不仅以其抨击时弊,讥刺丑恶的讽喻诗为人称道,其咏怀诗缘事而发,直抒胸臆,干预现实也很优秀。 一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全诗赏析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白居易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东城更一行。 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原诗是一首五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诗词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白居易光辉灿烂的伟大诗篇不仅在一代代中华民族子孙中流传下来,鼓舞和激励着汉民族的子孙后代,还带给日本的古代文学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时期产生于唐朝,作为中 【查看全文】
6 赏析白居易:望月有感导语:白居易他的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