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文人多半早熟,不仅文思上早熟,生理上也早熟。白居易十六岁写出来离离原上草的诗句,以致于让后人长咏不绝。小时候最爱看的老白的另一首就是《钱塘湖春行》,真个是琅琅上口了。
白居易在武元衡出事之前还是比较愤世的,写的篇章里面绝多的是民间的疾苦,这也让后人把他和老杜归到了一起来,可是后来的白居易则往独善其身的路子上迈进,而且,风流文人的领袖的帽子自己都不用人家劝,自动就抓到手里戴上了。这大抵和乐天官越做越大,位置越来越轻闲、手头越来越宽裕有关吧。
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前序里面说什么“年长色衰”之类的话,让小杜笑个不停,那句“千呼万唤始出来”能让人想到白居易虽然身贬江州司马可是兴致还是不错的,后来白居易在庐山营建草堂,自然醇酒妇人是绝对少不了的。白居易对怨妇的情结描写的总是感人至深,即使是他的代表作呼吁正视民间痛楚的如《上阳白发人》等,也是把女人的痴怨写的比较入化一些。至于到《长恨歌》那就是他的顶峰极致了,然而,我以为元稹的《连昌宫词》并不在其下。
白居易晚年不仅是风月方面的领军人物,也是旦月诗评的头面号角,比如他给张祜、徐凝的品评竟然成为当时诗坛上的公案之一,徐凝一首《庐山瀑布》“今古长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被白居易说成可以和太白并论的佳句,传到后世,连苏东坡那样好涵养的都要写上几句来专门骂人,苏轼诗曰:帝遣银河一派垂,自古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东坡为人一向宽厚,不是喜欢恶言相加的,这首也算是例外了。关于扬州的竞争则就不能说完全是白乐天偏袒徐凝了,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不见得比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差多少。可是,其他人就不感冒白居易的评价,杜牧公开赞许张祜是:“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有一点白居易比较难得,那就是态度的老实,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一出,白居易就把笔给扔了,说以后不敢和老刘同写这方面的诗了,这有点和李白与崔颢的故事类似,不过到底比李白说的彻底一些,李白最后还是不服气崔颢,写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诗,说好的也有,不过大家还是以为比不了崔某人。乐天在这点上确实是乐天知命。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及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琴茶》阅读答案附赏析《琴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被罢官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文表面上看是作者归隐后的洒脱之情,其实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为国家作出贡献,可是他的愿望却一直没有能是实 【查看全文】
3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怎样的呢?主要体现在哪里? 《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不仅利用音韵表现乐声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紫薇花》原文翻译及鉴赏《紫薇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诗人当值丝纶阁,因无事闲坐而觉得刻漏声长,因寂寞无伴而端详紫薇花,进而感到更加寂寞。诗人隐约地表达出了对自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古诗《题岳阳楼》《题岳阳楼》这是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诗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原文与翻译自河南经乱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解: 1、世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