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月 白居易鉴赏

发布时间:2015-07-01 00:00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

  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

  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

  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诗。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此时白居易正在京任翰林。元稹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赠挚友白居易表达深厚的思念之情。后来,乐天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注云:“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五首。

  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描述离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勾起离人绵绵忧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天各一方,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轮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涌现眼前,席卷心头。“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以“一宵”表明“相忆”时间之长;以“潜”绘深思的神态。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遥远,能否都是“明月”之夜呢?“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堪称别具一格。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尚可以共赏一轮团圆“明月”,而在第二联里却担心着连这点乐兴也难于存在,从而衬托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处于“新境”,表达对“旧事”的看法。“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正当”表现出两人推心置腹的情谊。以“谁料”冠全联,言懊恼之意,进一步表现出体贴入微的感情: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以“今朝”、“方”加强寄诗之迟的悔意,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又表现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这首诗,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通篇都叙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诗在意境创造上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全诗句句抒情,实际景已寓于情中,每一句诗都会在读者眼前展现出动人的景色,而且产生联想。读了前四句,眼前不禁闪现江楼、圆月,诗人在凝视吟赏的情景,与实写景色相比更丰富、更动人。


相关阅读
1 《感鹤》白居易古诗鉴赏

《感鹤》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寓言诗。在诗中作者用生动的的语言描写鹤的形象,以鹤喻人,含讽喻之意。 【原文】 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原文诗意赏析

《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这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此词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前三句用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卖炭翁》诗歌赏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 首先,是直接描写。作者主要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比喻,从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来细腻地描写虚无飘渺、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暮江吟》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真正原因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