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翻译白居易

发布时间:2016-03-18 00:00

  导语: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下面是白居易的《暮江吟》原文及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字解释】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有木诗八首选一首》赏析

白居易-有木诗八首选一首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查看全文】

2 挚友王质夫曾为白居易策划《长恨歌》

《长恨歌》不仅是白居易的名作,也是《全唐诗》桂冠上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从策划到诞生离不开一位山东人王质夫。琅琊人王质夫隐居山野草莽之间,是个避世之人,却与白居易相交 【查看全文】

3 钱塘湖春行 全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的经典诗词,全诗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 钱塘湖春行⑴ 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 【查看全文】

4 忆江南 白居易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首句江南好,诗歌开门见山,道出自己所要描写歌颂的对象江南,同时表现了自己对江南 【查看全文】

5 《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大家对其是怎么看的? 《长恨歌》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一经问世,便为读者所喜爱,被誉为古今长歌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的花非花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