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下面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人简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
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艺术特色】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结构分析】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夜雪》译文及注释
《夜雪》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原文翻译及鉴赏《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一首即景生情、因事起意之作,以情深意真见长。从诗中可见作者同元稹的交情之深。全诗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 【查看全文】
3 诗人白居易的养生诗唐诗中养生方面的选题和内容颇多,其中白居易的养生诗数量最多,最为全面。下面一起来看看! 1 气功修炼 晨兴 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铜炉添早香,纱茏灭残烛。头醒风稍愈,眼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人巧妙融合历史人物与传说,创造出来一个回旋婉转的动人故事,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此诗更是对于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有着深远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琵琶行》的人文情怀]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其代表作《琵琶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这部作品也蕴含了白居易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忧虑,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我国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忆江南的诗意是什么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