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春晓》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5-08-18 00:00

  《春晓》教学反思一

  古诗《春晓》的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课后反思二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相关阅读
1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孟浩然唐诗鉴赏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 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孟浩然诗鉴赏 精思观,在襄阳附近。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译文及注释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译文】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 【查看全文】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赏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 【查看全文】

5 《凉州词》孟浩然

《凉州词》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教学设计

一、导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我们中国,你,我,他,有谁不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的。这首《春晓》和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