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注释】
①此见月光之润泽。
②未:全诗校:“一作不。”
③谢眺(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④杵:舂米或捣衣用的棒槌。
⑤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佳期怅何许。”何许:多久。
【赏析】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1]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译文及赏析
导语: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临洞庭上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查看全文】
2 论孟浩然田园诗的特点孟浩然是继陶渊明后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多在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身处其中的愉快。 东晋末年,陶渊明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悠闲恬静的情调写了不少描绘田园生活的诗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自洛之越》译文及赏析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译文】 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无成。 去吴越 【查看全文】
4 浅析孟浩然笔下的弹筝女性时尚古筝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一起来看下孟浩然笔下的弹筝女性时尚! 不论是在家中陶冶情操,还是到演出场和演奏,古筝都有自己独特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唐诗《春晓》说课稿一、说班级情况 二(1)班共有学生47人,他们爱读古诗,有的学生能背诵五十几首。我感觉学生背古诗不吃力,一会儿就能背一首,只是在理解诗意上 有点难度。还有,有的古诗学生虽然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简介及其唐诗赏析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中很少的终身不仕,以布衣终老的人。 都说孟浩然是在仕和隐中矛盾着的人,其实这是不了解孟浩然。他是性爱山水田园,并不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