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7-04-25 00:00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2、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3、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6、 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 ——孟浩然

  7、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8、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9、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 问,平海夕漫漫。 — —孟浩 然 《 早寒江 上有怀》

  10、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孟浩然 《留别王侍御维》

  11、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孟浩然

  12、 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13、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诗 丁大不至》

  14、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15、 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16、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孟浩然 《春中喜王九相寻》

  17、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 空 伫立。 — —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18、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 宿来,孤琴候萝径 。 ——孟 浩 然 《宿业 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9、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20、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孟浩然

  21、 对于这首诗我情愿一读再读,它勾起了我对儿时无限的思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 多少。 春 天 酣睡, 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孟浩然 《春晓》

  22、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孟浩然

  23、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

  24、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 《早寒有怀》

  拓展:

  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他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容像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歌鉴赏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 【查看全文】

2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题材范围、写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王维与孟浩然是有所不同的。 诗歌以山水田园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注释] 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顶》赏析

《登望楚山最高顶》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孟浩然。望楚山在今襄阳南,而襄阳是孟浩然的故乡,因此这首诗为作者登上家乡的山峰最高顶时所作,抒发了作者此时雄壮豪迈的心情,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田家元旦》的译文

田家元旦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