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荷花过雨,浴明月平湖。暮云楼观景模糊,兰舟棹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31

  “洗荷花过雨,浴明月平湖。暮云楼观景模糊,兰舟棹举”出自元朝诗人张可久的作品《醉太平·洗荷花过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洗荷花过雨,浴明月平湖。暮云楼观景模糊,兰舟棹举。
  溯凉波似泛银河去,对清风不放金杯住,上雕鞍谁记玉人扶。听新声乐府。
  【注释】
  ①景:通“影”。
  ②雕鞍: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宋余靖《又和寄提刑太保》:“清燕固难停烛待,雕鞍须是著鞭催。”
  【翻译】
  一阵骤雨过后,荷花更加娟丽鲜亮。明月的倒影,在平滑的湖面上摇漾。暮色笼罩了湖边的楼台,只显出模糊的影像,我们在小船上举起了船桨。逆迎着粼粼波光,像是在银河中遨游;清风如此凉爽,谁舍得把酒杯停放;游罢弃舟着陆,谁还记得是哪位美人把我扶到马上?这时响起了悠扬的歌声,那是船上的歌女把新制的曲子演唱,叫人不由得聆听欣赏。
  【赏析】
  这一首小令记述的是作者在湖上的一次行乐。
  篇首两句用倒装,正常的语序为“过雨洗荷花,平湖浴明月”。除了适应格律的要求外,这样做强调了荷花的鲜洁与月影的明亮,这正是作者坐船在西湖上所见的近景。而稍远的岸上,由于暮云笼罩,亭台楼阁便只见模糊的影像。在这样的美景中“兰舟棹举”,就会使人不禁联想起苏东坡《前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的名句。作者的“兰舟”也是迎着闪着寒光的粼波逆流而进,他的感想是“似泛银河去”。“泛银河”用了张华《博物志》的典故:“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上者,每年八月见浮槎来,不失期。赍一年粮,乘之而去。”明月的倒影“浴”在西湖中,近月影处明亮可辨“凉波”,稍远的水面便看不清楚,这样西湖便有了“河”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用笔的细腻。
  而湖上行船联想到银河,又有杜甫“春水船如天上坐”、黄庭坚“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的那种快感。“对清风”应前句的“溯凉波”,因为清风吹动湖面,才产生波纹的走向,也才谈得上一个“溯”字;而溯波行驶,就更能觉察“清风”的存在。月白风清,船中人豪兴大发,传盏飞觥,“不放金杯住”,真是要一醉方休了。“上雕鞍谁记玉人扶”并非真的登岸上了马,而是对游湖结束情形的预想,否则如此草草放弃“兰舟”,岂不大煞风景。而“玉人扶”,说明船中还有侑酒的歌女。这三句鼎足对,囊括了湖上行乐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且三句中的“银”、“金”、“玉”均属珠宝,而又各用其引申之义,对仗精工。最后的“听新声乐府”无疑是“玉人”们啭动歌喉,在一系列的行船动态中结以平静的聆赏,也显示了畅饮后逐渐醒酒的过程。作品至此戛然而止,但此番“湖上”的游乐已是圆满到了十分。
  短短的八句,句句都充满着美感和快意的享受。《录鬼簿》称作者“水光山色爱西湖……新乐府惊动林(逋)苏(轼)”,《太和正音谱》赞他“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相关阅读
1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渔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 【查看全文】

2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出自唐朝诗人朱熹的作品《简吴郎司法》,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 【查看全文】

3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出自唐朝诗人张巡的古诗词作品《守睢阳作》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查看全文】

4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桃源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 【查看全文】

5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送瘟神》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 【查看全文】

6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出自宋朝诗人汪藻的作品《点绛唇新月娟娟》,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