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信不归空站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42

  “远信不归空站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惺松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
  远信不归空站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
  ①惺松:清醒之意。一说形容刚睡醒尚未完全清醒的状态。
  ⑶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绿倾蝉鬓,谓乌黑发亮的秀发覆盖下来。
  ⑷愁损:犹愁杀,过度之愁而令身体受损。
  ⑸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⑹伫望:久立而远望,这里指等候、盼望。
  ⑺幽期:指男女间之幽会。
  ⑻参差:依约、仿佛,意谓不甚分明。
  ⑼更兼:更加上。
  【翻译】
  刚刚睡醒,两眼尚惺忪,强支撑着瘦弱的身体起来整妆。乌黑发亮的秀发垂下像瀑布一般。昨夜一夜愁苦,这无尽的愁苦消瘦了单薄的身体。远方的消息许久没有传来过了,又是一场独倚高楼空伫望。怀想曾经的约会,恍若隔世,更兼心绪不宁,往事已经隐约不明。但如此心绪烦乱,还有什么事能让人来想。
  【赏析】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是以词人的妻子卢氏为原型创作的。词人回忆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想象妻子当时思念自己的苦况,动情之下,作下此词。
  这首词是为伤离之作,写一个身体娇弱的女子思念丈夫的幽独孤凄的苦况。上片写她的形貌,下片写她的心理。“幽期细数却参差”,一个细节的捕捉和描画,便将她思念过度而致痴迷的情态和心理表现得尽致淋漓。
  上片描写该女子闺房中的情景:午睡醒来,还是睡眼惺忪,身子困倦,勉强支撑;直到黄昏下帘之时,还不想梳洗,头发散乱;而到夜里,则由于愁闷烦忧,腰肢也瘦损了。时间分三段,从午后到黄昏到夜里。情态亦分三种:从“强自支”到“绿倾蝉鬓”到“愁损腰肢”。忧思之情,一层深于一层。
  下片说明原委。所以如此,是由于情人远信不来,空劳盼望,而以前约定相会之期,算来也不准时。忧能伤人,恐深闺弱质,勉强支持亦难。末句“耐”,犹言值得;谓更有何事值得人寻思呢?则由期望而渐趋于绝望。上片三句铺陈,下片“远信”二句作一小结。末句用反问的形式收束。脉络分明,词旨幽怨凄苦,极缠绵婉约之致。
  全词在场景和时间的交互表动中展示了以情为主体的心理状态。词中时间的转换,在“睡起”,“夜来”等词上可以得到体现。空间上场景设置的变化则更明显,首先是睡眼惺忪,是躺在床上,然后“绿倾蝉鬓”,坐在梳妆台整妆,接着“远信不归空伫望”是在高楼临窗处。这种安排有利于渲染时间的“长”和空间的“大”,在从侧面表现情感的“闲”和“空虚”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关阅读
1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干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作品《自咏》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干。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查看全文】

2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正月崇让宅》,其古诗全文如下: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 【查看全文】

3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阳春登荆山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旦登荆山头。崎岖道难游。早行犯霜露。苔滑不可留。 极眺入云 【查看全文】

4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出自西汉诗人李延年的古诗作品《李延年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 【查看全文】

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出自唐朝诗人欧阳炯的作品《春光好天初暖》,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 【查看全文】

6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