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萸香西市,酒熟东邻,浣花人老。金鞭腰褭。追吟赋,倩年少”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瑞鹤仙·丙午重九》,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云生古峤。记旧游唯怕,秋光不早。人生断肠草。叹如今摇落,暗惊怀抱。谁临晚眺?吹台高、霜歌缥缈。想西风、此处留情,肯著故人衰帽。
闻道。萸香西市,酒熟东邻,浣花人老。金鞭腰褭。追吟赋,倩年少。想重来新雁,伤心湖上,销减红深翠窈。小楼寒,睡起无聊,半帘晚照。
【注释】
①云:一本作“红”。
②人:一本作“山”。
③减:一本作“灭”。
④晚:一本作“夕”。
【赏析】
《瑞鹤仙》,《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高平调”,但各家句豆出入颇多。全词一百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上片第二句及下片第八句为上一、下四句式。
“乱云”三句,言重重叠叠的浓云从高山上喷薄而出。词人触景生情,想起了过去那些快乐的游踪,但是又担心美好的秋天景致即将消逝,四周的景物又要遭受到严冬的摧残。“人生”三句,“断肠草”,一名钩吻,或名野葛。落叶灌木,茎细长蔓延;叶互生有长柄,卵形,至秋呈红色;果实多毛,有剧毒。此言人生犹如眼前四处蔓延的断肠草一样漫无边际,无处着落。所以如今词人叹息着秋天的将尽,因为秋叶的凋落象征着老之已至,而自己徒有一身抱负却不能够尽情施展,唯有在暗中嗟叹而已。“谁临”两句。此言不知是哪一位高士,这么晚了还在高台上放声而唱。那萧杀的秋歌声,正隐隐约约地从台上飘了过来。“想西风”两句,化用杜甫“羞将短发还吹帽”诗句之意。此言缓缓地吹来的萧飒西风好象对这故土、故人颇有情意一样,所以它还不肯将山上的秋景吹得零乱衰败,从而不堪入目;它也不愿将故人的帽子吹落下来,暴露出他的一头白发。风虽有“情”,人确老矣。上片叹老之已至。
“闻道”,听说也,领起下面三句。“萸香”三句,即听来之言。词人听说邻舍友人的家中,如今茱萸花开得正盛,家里又备有醉人的醇酒用来庆贺佳节,可惜如今词人却已经是衰老得再也不能过多地饮酒了。“浣花人”,本指杜甫,因为他曾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筑草堂而居。这里用作词人的自喻。“金鞭”三句,言手执金鞭,身跨骏马,歌诗赋词,那些都是词人年轻之时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事,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去追寻了。“腰褭”,骏马名。杜甫《天育骠骑歌》有“如今岂无腰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句可证之。“想重来”三句,是说自己的猜测。此处是说:那些重返湖上的鸿雁,它们发出来的阵阵哀鸣声,恐怕也是在悲叹着湖中已失去了往日深红翠绿的繁华景象吧?“小楼寒”两句作结,从“听说”、“回忆”、“追想”中重又回归现实。此言现实中的词人,在冷冷清清的小楼里午睡醒来却无所事事,因此只有无聊地呆望窗外渐渐下沉的夕阳,用来打发孤独的时光。下片追忆少年乐事以衬今之孤独。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送友人入蜀》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 【查看全文】
2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鹦鹉洲》,其古诗全文如下: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 【查看全文】
3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夜闻觱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 【查看全文】
4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作品《雉带箭》第九十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 【查看全文】
5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早秋山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 【查看全文】
6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醉时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