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出自唐朝诗人牛峤的作品《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注释】
⑴紫塞:长城,亦泛指北方边塞。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上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⑵金甲:铁恺甲。
⑶戍楼:边塞驻军的营房。
⑷画角:古乐器名,出自西羌,口细尾大,形如牛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后来军中多用以报昏晓,振士气。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翻译】
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地飘散。
【赏析】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这首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言绝句。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相关阅读
1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酬李穆见寄》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查看全文】
2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点绛唇采药归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江湖上 【查看全文】
3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 【查看全文】
4 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出自宋朝诗人李彭老的作品《祝英台近杏花初》,其古诗全文如下: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秋千 【查看全文】
5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梦天》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 【查看全文】
6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出自唐朝诗人林逋的作品《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