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09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余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注释】
  ⑻霜绡:白绫。亦指画在白色绫子上的真容。唐玄宗《题梅妃画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⑼锦字:即“锦书”。《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
  ⑽情憀:悲思之情。
  ⑾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⑿丁香树: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花蕾称丁香结,古代诗词常用以喻愁思固结不解。
  ⒀春梢:春末,暮春。
  【翻译】
  自从与丈夫分别之后,一直是独自一人度过清净的夜晚。以前幸福的记忆,为何随便抛弃。纵然有丈夫的体香尚留在衣服上,就像郎留下的恩爱一样,奈何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些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怕你不相信离别后昔日的漂亮容颜已经改变,将憔悴的样子画下来寄给你。更希望凭借寄给你的书信,让你看到字里行间的悲思之情。要知愁肠愁多少,请看丁香树,渐渐结满了丁香结。
  【赏析】
  下片写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恐伊”二句为执着语,也是痴情语,与武则天《如意娘》一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女主人公因为思念而日渐憔悴,却又害怕情郎“不信芳容改”,于是决定“将憔悴、写霜绡”。可是如果细细品来,这“不信”又似女主人公谴责情郎的薄情寡信之语。“更凭锦字”二句呼应下片开头一句,写女主人公寄书信于情郎,希望能够凭借书信,述说自己的“情憀”。最后三句:“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化用李商隐《代赠二首》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句,以喻结情,形象生动,极有韵味。
  这是一首描写一位佳丽与情郎在百花桥离别后,便日夜独守空房思念郎君的无尽愁绪的词。这不是一般的“怨妇”词,它有很明显的象征意义,折射了柳永的爱情世界。


相关阅读
1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出自宋朝诗人寇准的作品《书河上亭壁》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释】 【查看全文】

2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出自西汉诗人佚名的古诗作品《送别诗》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翻译】 【查看全文】

3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查看全文】

4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归国遥春欲暮》,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 【查看全文】

5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 【查看全文】

6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