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29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霜天晓角·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释】
  ①霜天晓角:词牌名。因林逋咏梅词有“霜洁”、“晓寒”、“玉龙三弄”而得名。又名《月当窗》等。双调四十三或四十四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②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
  ③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④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翻译】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赏析】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笔,使景物生动地立于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可见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寒料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
  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相关阅读
1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点绛唇寂寞深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 【查看全文】

2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古诗作品《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 【查看全文】

3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查看全文】

4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出自南北朝诗人阮瑀的作品《驾出北郭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 【查看全文】

5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兰陵王恨之极》,其古诗全文如下: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 【查看全文】

6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翻译】 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