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45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送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释】
  6、便作:即使。
  7、莫也:岂不也。
  8、“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9、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翻译】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却匆匆而过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它随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
  绿色的山川只听杜鹃乌啼叫,它本是无情的鸟,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不语,黄昏时候却下起了潇潇细雨。
  【赏析】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
  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相关阅读
1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出自宋朝诗人韩琦的作品《点绛唇病起恹恹》,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 【查看全文】

2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浣溪沙种松竹未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 【查看全文】

3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醉桃源芙蓉》,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 【查看全文】

4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出自唐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 【查看全文】

5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自唐朝诗人左思的古诗作品《咏史郁郁涧底松》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查看全文】

6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出自唐朝诗人寒山的作品《城中蛾眉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