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45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浣溪沙·常山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常山:县名,今浙江省常山县。
  ⑶陇:高地。
  ⑷踏水:用双脚踏动水车。
  ⑸禾早:早熟的稻米。
  ⑹尝新:指品尝新稻。
  ⑺沽酒:买酒。
  ⑻纤鳞:小鱼。
  ⑼更无:绝无。
  ⑽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翻译】
  北边高地上很多人辛勤地踏水灌地,人们已经尝过了新收割的西水边上的早稻,隔着墙打来酒,炖上细鳞鱼。忽然间下了一阵雨,使人感到凉爽,可是一会儿连一点云彩也没有了。卖瓜人已走过竹林旁的村庄。
  【赏析】
  词的上片通过选取江南农村独具特色的题材和生活场景,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达了洋溢在作者心头的喜悦。“北陇田高踏水频”,北面高地上的农民在不停地踏着水车,灌溉农田。“频”充满动态和声势,也暗示出农民在农忙时节的辛苦勤劳。“西溪禾早已尝新”,与此不远的一个村庄,农民们已收割完早稻,他们已碾出了新米,蒸出了喷香的米饭。“尝”写出丰收年景的来之不易和丰收年景里人们的喜悦。“隔墙沽酒煮纤鳞”,一天的劳作结束,煮上从河里捞到的细鳞鱼,倒上白天买来的酒,有吃有喝,有滋有味,一天的疲惫和辛苦都烟消云散了。上片三句描写的是三幅画面,三幅画面地点不同,风采各异,似同时(或先后)收入作者的眼帘,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生动独特的农村生活画卷。“北陇”“西溪”“隔墙”等词语不仅突出了乡村气息,更暗示出空间的开阔广袤,读来让人思维活跃疏宕,毫无局狭之感。
  下片通过夏天风雨不定独特天气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定心态。换头两句“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忽然凉风吹拂,接着飘来几星细雨,就在人担心要下雨的时候,抬头望天,带雨的云一眨眼又无影无踪了!表意一波三折,波澜起伏。这两句写夏天独特的天气变化,内容倒平常无奇,但表达上有不凡之处,形式上少了几分词的随意灵活,多了几分诗的整饬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但此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风雨阴晴上,而是在最后的结句“卖瓜人过竹边村”一句。有了这一句,前面的风雨阴晴变化即是过眼烟云。至此,小令的境界顿然跃升。
  上片先写北陇踏水灌田,西溪收稻尝新,继写沽酒煮鱼。足见农事辛勤,生活安乐。下片写忽降微雨,清凉宜人,转眼云影飘散,蓝天当空,卖瓜人在绿竹丛生的村庄推销产品。通篇清新淳朴,生活气息浓厚,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浙西农村图。


相关阅读
1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 【查看全文】

2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 【查看全文】

3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馀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馀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出自宋朝诗人王千秋的作品《醉落魄惊鸥扑蔌》,其古诗全文如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 【查看全文】

4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作品《送李安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 离人席上起,征马路旁嘶。 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 殷勤御沟水,从 【查看全文】

5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其古诗全文如下: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查看全文】

6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出自唐朝诗人徐凝的作品《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