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出自元朝诗人王恽的作品《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释】
①练:白色的绢绸。
②入手:到来。
③留连:留恋而徘徊不去。
④“江山”二句:语本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美:确实美。
【翻译】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赏析】
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着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共留连”是巧妙的斡旋,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象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平湖乐》(即《小桃红》)格多律句,故清人朱彝尊《词综》即将此曲收入为词。由宋词一路衍化而来的那部分曲,确曾存在亦词亦曲、“词以文(而)言,曲以声(而)言”(刘熙载《艺概》)的一体二名的情形。但混淆的产生,主要还是缘于早期文人以词笔为散曲的创作倾向。该篇末句“问”为衬字,可知作者是将它认同为曲的。
相关阅读
1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出自唐朝诗人薛逢的古诗作品《宫词》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 【查看全文】
2 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 【查看全文】
3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呜呼哀哉,忧心恻伤出自汉朝诗人王嫱的作品《怨旷思惟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 【查看全文】
4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送国棋王逢》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 【查看全文】
5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其古诗全文如下: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查看全文】
6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出自于诗经作品《终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