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释】
(1)扶风:即今陕西扶风县。
(2)匝路亭亭艳:匝(zā)路,围绕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
(3)非时裛裛香: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裛裛(yìyì),气味郁盛的样子。
(4)素娥惟与月:素娥,嫦娥;惟与,只给。
(5)青女:霜神。
【翻译】
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赏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青女”的“不饶霜”。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古诗作品《列女操》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注释】 【查看全文】
2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其古诗全文如下: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 【查看全文】
3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作品《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 【查看全文】
4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春题湖上》,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 【查看全文】
5 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解连环玉鞭重倚》,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为 【查看全文】
6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渭川田家》第九十句,其全文如下: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