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泊平江百花洲》,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释】
①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②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翻译】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赏析】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1154(绍兴二十年)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相关阅读
1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离思寻常百种花齐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注释 【查看全文】
2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 【查看全文】
3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朝中措平山堂》,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 【查看全文】
4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江南柳隋堤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 【查看全文】
5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查看全文】
6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老将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