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出自元朝诗人周弼的作品《夜深》,其古诗全文如下: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翻译】
我独坐书床,挑灯夜读,在这安静的夜里连打更声都没有听到。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经停了。远望天空,一弯残月挂在半山;近看门前,一湾流水悄然成冰。
【鉴赏】
题目用“夜深”而不用“夜读”,可知其侧重点不在于写读书,而在于写读至夜深时分周围环境给予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又从侧面表现了专心夜读的意趣。
一二两句,首先从室内氛围写起,然后点出读书人。“虚堂”、“人静”、“不闻更”,都是“独坐书床对夜灯”的读书人的感觉。按正常的顺序,应是“独坐书床对夜灯,虚堂人静不闻更”。现在倒过来,先写感觉,后写感觉的主体,正是为了突出夜深人静的环境氛围。诗人独坐书床,灯下苦读,不知不觉已到深夜,竟连更声也没有听到。短短两句,紧扣题目,把深夜室内的景象给写尽了。三四两句,诗人宕开诗境,转换空间,由室内而“门外”,妙在避实就虚,另辟新境。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经停了。远望天空,一弯残月挂在半山;近看门前,一溪流水悄然成冰。这一切都是在诗人夜读时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暗示时间的推移,夜读已久。“不知”二字,如实地写出诗人久读后起身开门四望的瞬间感受,也透露了诗人夜读后安恬自得的心情。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苦竹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 【查看全文】
2 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出自元朝诗人杨朝英的作品《水仙子自足》,其古诗全文如下: 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 【查看全文】
3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 【查看全文】
4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望洞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查看全文】
5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天仙子燕语莺啼三月半》,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 【查看全文】
6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谒金门留不得》,其古诗全文如下: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