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23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出自宋朝诗人阮阅的作品《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释】
  ①阑干:即栏杆。
  ②画角:有彩绘的号角。
  ③绮窗:雕镂花纹的窗子。
  ④“盈盈”二句:谓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如春山之秀。澹澹,水波动貌。
  【翻译】
  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也应像往日一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赏析】
  起首两句以形象鲜明的笔触绘出了一幅早春图:春寒料峭,杏花初绽,绣楼栏杆,夕阳斜月。这是景物描写,它暗写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联系上下文,读者从这环境烘托中可以看到:一位思妇在早春二月杏花初绽之时,迎着料峭的春寒,登上色彩绮丽的绣楼,倚在栏杆旁,看着落日晚霞飞舞、斜月冉冉升起。她静静地观看眼前景,默默地思念远方征人。这幽静、凄寒的典型环境,正暗暗地烘托出一个忧思难奈的人物情态。黄昏,指登楼时刻;杏花寒,谓登楼季节。
  据《花候考》,雨水这个节气中,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其时当二月。但这里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故而于清冷中显出幽美。词人独上层楼,极目天涯,无边思绪,自会油然而生。何况登楼之际,春寒料峭,暮色苍芒,一钩斜月,映照栏干,这种环境,多么使人感到孤单凄凉。下面三句,写登楼所见所闻。“一双燕子,两行征雁”,含意深长。燕本双飞,雁惯合群,特写“一双”、“两行”,反衬词人此际的孤独。耳边还传来城上的画角声,心情之凄楚,可以想见。上片写景,然景中有情,情中见人。
  下片由写景到抒情。此情是怀人之情,怀人又从悬想对方着笔。“绮窗”,谓雕饰华美的窗棂。唐王维《扶南曲歌辞》云“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把佳人与绮窗分作两句,意境优美;阮阅此词则将绮窗与人合并一起,径称“绮窗人”,语言更加浓缩,形象更加鲜明。仿佛词人从这熟悉的华美的窗口透视进去,只见其人亭亭玉立于春风之中,悄然无语。这里的“无语”,实际上就是深思:“春闲”,实际上是春愁。就中可以看出.窗内人是一个深于情的女子。结尾两句“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渭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似春山之秀。前面着以“也应似旧”…句,词情顿然跳出实境,转作冥想之笔。
  作者在上下阕的末三句分别写燕子成双,大雁成群,皆是实写所见。以秋水喻美人明眸,以春山状美人黛眉,则是作者想象的虚景。双燕、雁阵反衬出独身一人,秋水、春山突出词人对佳人的怀思。这两处的手法前人也用,并不新奇。但所用的章法结构极有意思。徐培均指出,歇拍“前两句对起,后一句单收,似《浣溪沙》的后片,形成不稳定感,易于过渡”。而结拍首句不对称,后二句对称,正好与歇拍相反。这种结构在韵律上有所更张,增加了全词的活泼感。


相关阅读
1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 【查看全文】

2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出自元朝诗人杨维桢的作品《题春江渔父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呼儿去换城中酒,新得槎头缩项鯿。 【注释】 【查看全文】

3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惜黄花慢菊》,其古诗全文如下: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 【查看全文】

4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蝶恋花》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查看全文】

5 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闲留住。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闲留住。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其古诗全文如下: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胜 【查看全文】

6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如梦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