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49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出自唐朝诗人卢挚的作品《沉醉东风·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注释】
  ①“落残霞”句:落霞。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用其语意。
  ②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
  ③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历代题咏者不少。潇、湘,湖南境内的两大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
  【翻译】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鉴赏】
  元成宗大德年间,卢挚曾任湖南宪使。本曲当为作者对湘中山水的写生之作。
  小令的前四句用两组对仗,前一组为工笔特写,后一组为江景淡描,恰如绘画有近景、远景之别。在第一组中,两句都是对前人成句的巧妙化用。“挂绝壁枯松倒倚”,用李白《蜀道难》“枯松倒挂倚绝壁”句,略为颠倒语序,而上三下四的句法结构较诗歌的七字句更觉婉转摇曳,也更为强调了“绝壁”的主体。“落残霞孤鹜齐飞”则从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化出,用作对仗颇为工整。这两句刻意经营,本身极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而第二组的两句则不作雕琢,意到言随,既显示了背景的高远,又反映出一种闲适、自然的心态。此时题中的“景”字已历历如绘,而“秋”字尚无落实,诗人便借散漫的西风来发出节序之感。“散西风满天秋意”,通过“散”和“满”的动词渗透到画面的全景,使远近两重自然景物融合为一,且带上了几分悲凉的感情色彩。在高天寥廓之中,西风扑面之时,这种悲凉恰恰使人意识到秋天的感染力的存在。
  落霞隐尽,夜幕降临,诗人扬帆中流,顺风而行。万籁无声,大自然荡涤了心中的虑念。尤其是一轮明月初上,普照出前时所见的山川,一派清朗,真不啻是宋迪笔下的山水名画!“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又是一幅江上秋景图,不仅别开生面,还出现了“我”。且此时的“我”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再无苍凉萧飒的秋感,替代的是一片澄澈空明的心境。末两句从气氛上挽回了“遍西风满天秋意”所带来的沉重感,而这种如释重负、物我皆忘的境界,又进一步体现了作品中山水景色的完美。足见其写景作品的成功,除了注重形象外,往往还在于这种人与景物在精神上的契合。


相关阅读
1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 【查看全文】

2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寒塘》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注释】 1、无 【翻译】 早上起 【查看全文】

3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念奴娇昆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查看全文】

4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于诗经作品《采葛彼采葛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 【查看全文】

5 吕太后本纪翻译赏析_吕太后本纪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吕太后本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吕太后是高祖微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皇帝和女儿鲁元公主。 到高祖做汉王时,娶了定陶戚夫人,高祖非常宠爱,生下赵隐 【查看全文】

6 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两同心伫立东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回、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