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火山云歌送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释】
⑴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⑵突兀:高耸的样子。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⑶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⑷乍:突然。逐:随着。胡风:西域边地的风。
【翻译】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鉴赏】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下面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国忠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诗人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兴奋不已。“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强。“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前四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次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
相关阅读
1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 【查看全文】
2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春日游罗敷潭》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 【查看全文】
3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行香子天与秋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初尝。渐一番风 【查看全文】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古诗作品《春夜别友人》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 【查看全文】
5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寒塘》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注释】 1、无 【翻译】 早上起 【查看全文】
6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出自宋朝诗人徐俯的作品《卜算子天生百种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