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南歌子·驿路侵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释】
①元:同“原”。
【翻译】
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
上片为旅途即景。开头两句,写早行时沿途的风景。天上还挂着斜月,就动身上路了。驿路上映照着斜月的寒光溪桥上尚凝结着一层晓霜。两句中写词人自己动作的词只一“度”字,但第一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两句意境接近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但温诗前面直接点出“客行悲故乡”,吕词则情含景中,只于“驿路”、“晓霜”中稍透羁旅之意。此外“晓霜”兼点时令,为的是下面提出“残菊”不突然。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这两句说的是路旁农舍外词人看到矮篱围成的小园中,一枝残菊正寂寞地开着黄花。看到此景,词人想起当天是应该饮酒赏菊的重阳佳节,又感慨到这年这节日,竟乱山深处的旅途中度过了。上句是旅途所见,下句是由此触发的联想与感慨。佳节思亲怀乡,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对于有家难归(吕本中是寿州人)的词人来说,由此引起的家国沦亡之痛便更为深沉了。但词人这里并未点破这种痛苦,只是用“乱山深处过重阳”一语轻轻带过,留待下片集中抒发感慨。两句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想到眼前的处境和沦亡的故乡。词人思绪曲折感慨万千,而出语却自然爽利。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注释】 ⑴一本诗题无平阳郡。 【查看全文】
2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 【查看全文】
3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 【查看全文】
4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 【查看全文】
5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南阳送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 挥手再三别,临 【查看全文】
6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移居二首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