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58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出自唐朝诗人李群玉的作品《放鱼》,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注释】
  ⑴觅:寻求。
  ⑵漫:随意,随便。
  ⑶香饵:诱饵。
  ⑷铦钩:锋利的钓钩。
  【翻译】
  早日求得化身成龙去,江河湖海中切莫逗留。要知诱人的香饵之下,张口就是锋利的鱼钩。
  【鉴赏】
  这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隽永。我国古诗中,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咏物诗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不多,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作。
  这首诗,题材独特,角度新颖。作者既入乎其内,深入地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而非泛泛的描写;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社会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受到诗中寓意的暗示和启发。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全诗以呼告式结撰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运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自然。《水经注·河水》:“鳣鲤出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
  但诗人运用这一典故却另有新意,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鱼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一个“早”字,更显示诗人企望之殷切。接着以“江湖莫漫游”句,须承而下。“漫游”本是为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但在这里,“莫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却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为什么希望鱼儿要早觅为龙,又劝其莫漫游于江湖之中呢?这就自然无迹地引发了下文:“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香饵”与“铦钩”也都是和鱼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关的事物。这两句诗一气奔注,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锋利之意,“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那触目惊心的形象可以激发人们许多联想,“须知”使诗人告诫的声态更加恳切动人,而“触口”则更描摹出那环生的险要,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对鱼的怜惜、担心的情态。寥寥二十字,处处围绕着题目“放鱼”来写,用语看似平易,运笔却十分灵动而巧妙。
  “寄托”是咏物诗的灵魂。这诗抒写的是放鱼入水的题材,但它又不止于写放鱼入水。诗人的目光绝没有停留在题材的表面,而是在具体的特定事物的描绘中,寄寓自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和认识,使读者从所写之物,联想到它内蕴的所寄之意。这首《放鱼》寄意深远。其特色一是小中见大地展开,二是由此及彼地暗示。写的是具体的尺寸之鱼,却由鱼而社会而人生,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善良的人们对于险恶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所咏叹的是“放鱼”这一寻常事物”这一寻常事物,但诗人却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因而音流弦外,余响无穷,使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己和许多正直的人们的遭际而深感同情。正如陶明濬《说诗札记》所指出的:“咏物之作,非专求用典也,必求其婉言而讽,小中见大,因此及彼,生人妙语,乃为上乘也。”此诗可谓得其旨。
  苏东坡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何况是咏物诗。这首《放鱼》状物形象,含蕴深远,花蕾虽小却香气袭人,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相关阅读
1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拟古苍苍谷中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 【查看全文】

2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沈下贤》,其古诗全文如下: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注释】 沈下贤: 【查看全文】

3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薤露行天地无穷极》,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 【查看全文】

4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查看全文】

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夜洛城闻笛》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查看全文】

6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古诗词作品《章台夜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