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59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释】
  ⑸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⑺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翻译】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鉴赏】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关阅读
1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 【查看全文】

2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送李端》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 【查看全文】

3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出自宋朝诗人王恽的作品《越调平湖乐》,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 【查看全文】

4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元丹丘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 【查看全文】

5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查看全文】

6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梦李白二首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