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22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嘲鲁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注释】
  ⑻“缓步”“未行”两句意为:慢吞吞地沿着直路踱着,未迈开脚步,宽大袖已拂起了地上的灰尘。
  ⑼秦家丞相,指李斯。
  ⑽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⑾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人。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叔孙通曾到鲁地招集一批鲁生,为刘邦在秦仪的基础上重订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去,说他的做法“不合古”。叔孙通讥笑他们说:“你们真是鄙儒,不知时变。”
  ⑿殊伦,不是同一类人物。两句意为:你还不如叔孙通能顺应时变,和我本来不是一路人。
  ⒀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汶水滨,指鲁儒的故乡。
  【翻译】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鉴赏】
  然而,标志着儒生身分的仪容却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诗人接着以漫画笔法,活灵活现地描摹了鲁儒们迂腐可笑的举止:他们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上了大路,宽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还未迈动,先扬起了一片尘土。鲁儒们故做庄严的神态与其实际上给人的滑稽感构成的对比,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同时,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又更加突现了他们的迂阔。
  诗末六句,是诗人对鲁儒的评论,并且将自己摆进去与鲁儒加以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积极用世思想。诗中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没收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谁敢违抗,就施以黥刑,并被罚去筑城。当时,那些褒衣博带的儒生确是吃了苦头。李白对鲁儒们说:正像秦代那些儒生们的可悲遭遇一样,你们这些人断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虽然也崇奉儒学,但却要效法叔孙通,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通,那么,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令人如见鲁儒们的窘态,和李白飞扬跋扈的神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宏伟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相关阅读
1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作品《插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 【查看全文】

2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桃源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 【查看全文】

3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彼何人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彼何人哉出自先秦诗人无名氏的作品《被衣为啮缺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彼何人 【查看全文】

4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出自唐朝诗人王旭的作品《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查看全文】

5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更漏子金雀钗》,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 【查看全文】

6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其古诗全文如下: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