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34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彭蠡湖中望庐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注释】
  当:耸立。
  曙空:明朗的天空。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翻译】
  天空中的月亮朦朦胧胧,船夫知道大风即将来临。扬起风帆,迎接黎明,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湖之中。中流泛舟,远远望见庐山,气势磅礴,雄立九江之滨。幽暗中带着晴意,高高耸立在拂晓的天空。初升的太阳刚刚爬上香炉峰,瀑布喷雾,映出七色彩虹。很久就想追寻东汉隐者尚长子,怀念东晋高僧慧远公。然而,我来这里已被行程所限,没有闲暇让卑微的身躯得到放松。此去淮海,路途才过了一半,一年的时光眼看所剩无几分。寄语栖息岩石上的人们,来日里,我终究与你们趣味相同。
  【鉴赏】
  这样秀丽的景色,原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十分敬仰和爱戴的感情;诗人望庐山,思伊人,非常想留在庐山归隐,然而却没有。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他的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作者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的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关阅读
1 无言贾客乐,贾客多无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言贾客乐,贾客多无墓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反贾客乐》,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言贾客乐,贾客多无墓。 行舟触风浪,尽入鱼腹去。 农夫更苦辛,所以羡尔身。 【注释】 ⑴贾( 【查看全文】

2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夜宴左氏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查看全文】

3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作品《金陵驿万里金瓯失壮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查看全文】

4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隋宫燕》,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释】 隋宫:指 【查看全文】

5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雨晴至江渡》,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6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出自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春晚书山家屋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