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出自明朝诗人汪承爵的作品《登恒山·云中天下脊》,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注释】
1、云中:云中郡,唐天宝元年(742)以云州改置云中郡,后仍复云州,治所在今大同市。北岳所在浑源县为云中郡属县。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
2、尊:高。
3、“八水”句:浑河上游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
4、“群峰”句:谓众山皆矮,惟恒山最高。
5、仙台:指北岳峰顶北岳观。临日,近对太阳。迥:高远。
6、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
7、空怜:只可惜。昏,昏暗。
【翻译】
云中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有八条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群山屈居,仿佛都蹲在它的北面。仙台面对着太阳远远与太阳相映照,悬崖峭壁云汇雾集为它呵护拱卫。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鉴赏】
诗的开首两句,便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恒山所在的山西浑源县在古代属云中郡统辖,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这是鸟瞰的图景。登临纵目,只见山山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被山势所拘,龙王也只得俯首称臣,顺山势而下。因为恒山突兀高耸,便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这两句又可视作是仰观的景象。恒山顶上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有“临日”,迫近太阳的遥远之感。“风窟”指的是北岳虎风口。在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在山谷间屯集,风涛、云海,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瑰丽的景色,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他还想看到更新奇的景致显现。“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不知处搜奇探胜,怎奈日暮途穷,不觉已是红轮西坠,天色暗淡,不辨东西了。诗人把这种游兴不减,余韵正浓的情绪放在天色已晚无法继续游览下去的时刻,更让人觉得惋惜,更让人感觉到北岳恒山那丰富无垠的内涵。
纵然滞留更多的时日,也无法穷尽其中变化万端的风光。诗人用“空怜”二字,淡淡地带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更加增添对北岳恒山的神往。纵观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热爱生活,歌颂美好山川的豪迈气势,这首咏北岳恒山的《登恒山》,可与杜甫咏东岳泰山的《望岳》比照着读,二诗的神韵、风格各有千秋。
相关阅读
1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出自于诗经作品《文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 【查看全文】
2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插田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 【查看全文】
3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行香子树绕村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 【查看全文】
4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流夜郎赠辛判官》,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 【查看全文】
5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佳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查看全文】
6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