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注释】
⑴宴赐金:金海陵王正隆年间,朝廷为了振作士兵们的士气,拨款给驻守边关的部队,作为宴会费。
⑵南牧:南下放牧,在此借喻蒙古骑兵南侵。
⑶骎骎:形容走得快。
⑷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部。
⑸真儿戏:此借喻金军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往霸上、棘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及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文帝叹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⑹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翻译】
朝廷为振作边境守军的士气,奖励他们宴会费;当时蒙军已加紧侵略南方。只知金军有如汉霸上驻军,军纪松弛,潜伏危机;但想不到的是国家竟因此沦亡。仙鹤再次降临,停在华表上,看到“城郭如故人非昔”景象,心情非常沮丧;铜盘人被迁徙,心情又当如何?国家的兴亡,取决于天意,有谁可以预料?历经劫难而不变的青城,便是历史的见证。
【鉴赏】
元好问“纪乱诗”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武备松驰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其他如《出都》、《岐阳三首》等,也都表达了诗人对金朝败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诗前二联用几个典故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首联以讽喻的笔致,揭示亡国的根源在于金廷最高层在决策思想上对蒙古南侵野心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一“初”一“已”呼应紧凑,提示了问题的紧迫和严峻。而金廷满脑子求和思想,对蒙古入侵毫无准备,这是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内在根源。颔联以追悔的语调,指出亡国的原因还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他只知道金军如汉代霸上驻军一样真把军事守备当做儿戏,谁料到竟导致神州沉沦,江山易姓!“只知”、“谁谓”,流水而对,以意外的惊愕,表达出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
相关阅读
1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出自唐朝诗人赵嘏的古诗作品《长安秋望》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 【查看全文】
2 天风姤卦_易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姤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翼下乾上)姤①:女壮②,勿用取女③。 初六:系于金柅④,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争踯躅⑤。 九二:包有鱼⑥, 【查看全文】
3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观鱼潭》,其古诗全文如下: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 【查看全文】
4 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魏将军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 披坚执锐略西极,昆仑月窟东崭岩。 君门羽林万猛士, 【查看全文】
5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作品《塞下曲二十逐嫖姚》,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 【查看全文】
6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出自南北朝诗人李煜的作品《一斛珠晓妆初过》,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