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20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出自于诗经作品《绵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注释】
  ①绵蛮:小鸟的模样。蛮蛮:山海经中的一种鸟。绵: 形容鸟的羽毛细密
  ②丘阿:山坳
  ③后车:副车,跟在后面的从车
  ④惮:畏惧,惧怕
  ⑤趋:快走
  ⑥极:到达终点
  【翻译】
  羽毛亮密小黄雀,停在弯弯山坡上。路途悠悠太遥远,跋涉劳苦累得慌。给他水喝给饭吃,循循诱导明道理。让那副车稍停留,叫他坐上别心急。羽毛亮密小黄雀,停在山坡角落间。不是担心路途遥,只怕慢走路难赶。给他水喝给饭吃,循循诱导明道理。让那副车稍停留,叫他坐上别心急。羽毛亮密小黄雀,停在山坡那一边。不是担心路途遥,只怕终点到达难。给他水喝给饭吃,循循诱导明道理。让那副车稍停留,叫他坐上别心急。
  【赏析】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又分为明显的两个部分。前面四句以羽毛细密的小黄雀随意止息,自由自在地停在“丘阿、丘隅、丘侧”反兴作为行役者的诗人在长途跋涉,身疲力乏,不能快走的时候,为了不误行期仍要艰难行进的事实。第二、三两章两用“畏”字,表现出主人公心情沉重却力不从心的尴尬甚至有点狼狈的处境。
  每章的后四句为另一部分。行役者在极端困顿的情况下,当然希望能有人周恤他,指示他,提携他,然而眼前是一片空白,所能见者,唯緜蛮黄鸟而已。以此观之,《诗序》所言“刺”实在是有文本作支撑的。心存渴望而不得见,就难免产生幻觉或曰希望,这是每章后一部分所由起。陷入困境的行役者耳边突然响起一个遥远的声音:“让他免于饥渴之苦、奔走之累和精神崩溃吧。给他吃给他喝,给他教诲给他车坐。”这是谁的声音?这是贤大夫的声音。本来大夫该体恤下情,有怜悯之心,可身当乱世的微臣是无缘见到这样的贤大夫了。三章后半部分完全相同,反覆咏叹中更显不得体恤的行役者无限凄苦之情。
  整体上说,这是一首颇具音乐特质的声乐作品,诗每章的前半部分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节奏舒缓,情绪低沉甚至显得有点压抑,准确地传递出行役者的愁苦心绪。而每章的后半部分,形式相同,节奏明显地变得轻快起来,情绪也显得十分高昂,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气氛。这后半部分可视作这部声乐作品的副歌部分,它使作品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果当年孔夫子弦歌之的《诗经》乐谱今天还能见到的话,这首歌按谱唱起来定然十分美妙。


相关阅读
1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作品《念奴娇插天翠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 【查看全文】

2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 【查看全文】

3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越女词五首其五》,其古诗全文如下: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注释】 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 【查看全文】

4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其古诗全文如下: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查看全文】

5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醉蓬莱七夕和方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谁识秋娘,比行 【查看全文】

6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月夜忆舍弟》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