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作品《渔父》,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注释】
④翻:反而。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
⑤储皇:即储君皇太子。《晋书·成都王颖传》:“皇太子,国之储君。”
【翻译】
八九月芦花满天飞,南溪老人垂钓回来。秋天的山从隐约映入眼帘,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梳着白发。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赏析】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景物的转换深处是归家路途的缓缓延伸,弯弯曲曲的小径,踏着秋日的余晖,手把钓竿的老渔父正在悠闲地拢梳着那满头稀疏的白发,路在脚下徐徐延伸。老人脸上微微的笑意,那是洗尽尘滓,超然世外的满足感,诗人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出包孕性的瞬间。“闲梳鹤发对斜晖”,完美地传递出老渔父自在悠闲的心理状态。“小径”颇有象征意味,不妨看作是一条自然出世的桃源路。
前六句诗,闲静清美,全然洗净人间铅华。此景此情,诗人禁不住深深感慨:“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诗人认为四皓未绝尘俗,舍却隐居生活的安逸,卷入宫廷废立的纷争,不免多管闲事。此处议论,运用典故,顺景延情,文理自然,意到笔随,并将作者的人生观鲜明的表达出来。李德裕称张志和“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玄真子渔歌记》)。
《渔父》的尾联正是他人生观最恰当的注解。“古来闲着,多隐于渔”(刘克庄《木兰花慢·渔夫词》),张志和从个体生命的体验出发,塑造了林泉高致的“渔父”形象,并运用富有感受力的艺术心灵捕捉贴切的审美意识:芦花、秋山、白云、野艇、斜晖……无不流淌着诗人对高蹈超逸的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理想化,审美化的隐逸生活暗含着一种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潜在肯定,以及对时代隐隐的不满、失望之情。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落寞的中唐时代赋予了性好道学的张志和更多出世的生命情怀,促使他吟唱出了一曲曲美丽的“渔夫”之歌。
相关阅读
1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查看全文】
2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句引、嫁东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句引、嫁东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歌子云鬓裁新绿》,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 【查看全文】
3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挽词恭默思良弼》,其古诗全文如下: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 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 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若无天 【查看全文】
4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老将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 【查看全文】
5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 【查看全文】
6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