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注释】
⑸更:又。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挼:揉搓。
⑹捻:用手指搓转,如捻麻绳,其揉搓程度比“挼”更进一层。
⑺得:需要。些:《花草粹编》作“此”。
【翻译】
早春的一个夜晚,我酒醉回到卧房,连头上的钗簪也无心思卸去,便昏昏睡去。头上插着的梅花也因蹭磨而成为蔫萎的残枝败朵,但越发散发出诱人的幽香。酒力渐渐消退,这股清幽的芳香不断袭来,使我从睡梦中苏醒。梅香扰断了我的好梦,使我在梦境中回到北国故乡的愿望无法实现。
醒来已是深夜,四周一片静谧,我倍感孤独,一言不发。轻柔如水的月光,给大地涂上一层透明的银色。窗上的翠色帘幕纹丝不动地垂挂着。帘外,一天明月;帘内,无限凄清。我思绪万千,再也睡不着了,只好随手摘下鬓间的梅枝,在手中反复揉搓着,拨弄着,无言独处,等待天明。
【赏析】
下片集中写词人醒来后,依托于梅花的百无聊赖的心绪。醒来已是深夜,四周一片静谧,孤独的词人自己也是一语不发。轻柔如水的月光,给大地涂上一层透明的银色。窗上的翠色帘幕纹丝不动地垂挂着。帘外,一天明月;帘内,无限凄清。她思绪万千,再也睡不着了,只好随手摘下鬓间的梅枝,在手中反复揉搓着,拨弄着,无言独处,等待天明。此时,万籁俱寂,唯有这梅花,“伴我情怀如水”。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寥寥数语,勾划了一幅春夜无眠图。春夜孤柄,久不成寐,帘筛月影,月伴无眠。一个“垂”字更增加了夜的沉寂。这幅清淡的月夜图,成功地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更挪”“更捻”的连续动作,突现了词人百无聊赖的心理。这单调的动作,包含着复杂的心绪。词人所思早已不只在梅上。或许她是在追忆梦中的情景,或许是在回忆昔日的生活,或许是由残梅想到自己眼下的处境,或许是对梅花产生了怜惜之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在这深夜里,是残梅勾起了词人的伤心事,又只有残梅还能陪伴着她,排遣她心头的愁绪,消磨这难挨的时光。“更援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三“更”相迭,含蕴无穷,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婉曲有致;所用排比句式,既合格律,又灵活多变。
这首咏梅词,没有把笔墨集中在写梅的姿容、特质上,而是缘梅抒情,以残梅的幽香为引线,串联全篇。全词以写头戴残梅沉醉入睡开始,继由梅香“熏破春睡”使“梦远不成归”,引起词人心情的怅惘;甜美的梦境与凄苦的现实互为映衬,深刻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含愁。“梦远不成归”使人愁;“人悄悄,月依依”同样使人愁;“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更把词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动作表现褥淋漓尽致。国破家亡,流落他乡,一腔怨恨,借梅而发。咏梅而意不在梅,正是这首咏物词的特点。
相关阅读
1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出自唐朝诗人道潜的古诗作品《临平道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 【查看全文】
2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送陈七赴西军》,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 【查看全文】
3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崖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崖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水龙吟落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 【查看全文】
4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查看全文】
5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出自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词作品《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 【查看全文】
6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