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59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郢客吟白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注释】
  ⑴“郢客”句:这里的《白雪》和下文的《巴人》,都是古代楚国歌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⑵遗响:余音。
  ⑶徒劳:白白辛苦。
  【翻译】
  郢中之客唱了一曲《阳春》《白雪》,声贯日月,响飞青天。但是他只是徒劳而已,国中有谁来跟着传唱呢?他试唱了一曲《下里》《巴人》,国中唱和者却有数千人之多。他只有吞声不语,凄然叹息而已。
  【赏析】
  李白的这首诗,全篇化用战国时宋玉《对楚王问》中的典故:“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早已是人们用滥了的典故,但因李白能就典故而生发议论,并将一腔激情与深深的慨叹灌注其中,遂能“化腐朽为神奇”,尽情一吐悲情。由于诗中句句是诗人胸怀的剖露,句句从心底流出,故而读来不仅不觉其“滥”,反而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悲凉的心灵。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首两句看起来似乎沿用典故本意,说郢客所歌“白雪”,声调激越,响遏青云,余音不息。但骨子里却是在说,自己宏伟的政治理想,超人的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犹如“郢客”所歌《白雪》之曲一样,超凡卓越,高居于众人之上。接下去,诗人便把首二句中所蕴含的潜台词,借助比喻,一笔点出:“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李白终生为自己的理想四处奔波,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行路难》其一),一直在等待时机。他屡屡自比鲁仲连、范蠡、乐毅、朱亥、侯赢、管仲、张良、谢安等,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干出一番惊天动地、青史留名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济苍生”,“安社稷”。
  但他遇到的却是嘲笑和冷漠,时时感到的是沉重的压抑和彻底的幻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犹如东风射马耳。”“黄金散尽交不成,自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所以,他只能感叹自己所吟“白雪”,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理想的破灭是何等沉重的打击,怀才不遇是何等的痛苦。一个“徒劳”,一个诘问,不仅仅是世无知音的感叹,也不仅仅是清高的自许与表白,更是绝望后的哀叹,凄凉的酸楚之音,渗透在字里行间。


相关阅读
1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其古诗全文如下: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 【查看全文】

2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近清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 【查看全文】

3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查看全文】

4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其古诗全文如下: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 【查看全文】

5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满江红仙姥来时正一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 【查看全文】

6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