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01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出自明朝诗王世贞的作品《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注释】
  ⑴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县厅壁记》、《赠任城卢主簿》诗。相传李白曾饮于楼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楼记》,遂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过此,多有题咏。
  ⑵李供奉:即李白。《新唐书·李白传》:“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⑶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这里指吟咏。
  【翻译】
  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白云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此时王世贞在北京任刑部员外郎,借出差机会回太仓探亲,这年秋天,从运河乘船北上,途经济宁州(今山东济宁),登太白楼,因有此作。
  此时王世贞与李攀龙主盟文坛,名重天下。登太白楼,追寻前朝天才诗人的足迹,心中有很多感想。所以,诗的一开头就写当年李白登楼情景:“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不称“李太白”而称“李供奉”,称李白刚刚去职的官衔,这就巧妙地交代了李白登楼的时间和背景,李白到山东任城,是在任翰林供奉之后,并说明他虽然被“赐金放还”,却满不在乎,照样地纵情诗酒,放浪山水之间。“长啸独登楼”,“长啸”是魏晋时代阮籍嵇康的名士风度撮口发出悠长情越的声普。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李白的潇洒风神。一个“独”字,更写出其超逸不群和“眼高四海空无人”的气概。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济宁南城小楼,一经大诗人“垂顾”,从此百代留名了。这里流露了王世贞景慕、缅怀李白之情,在无限景慕中,也隐隐蕴蓄着作者追踪比附之意。王世贞此时想的是:当年李太白垂顾此地,百代留名,我王世贞如今也来步他的后尘了。明里是颂扬前贤,暗里寄寓着个人的抱负。


相关阅读
1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出自清朝诗人完颜亮的作品《念奴娇天丁震怒》,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 【查看全文】

2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清晨闻叩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 【查看全文】

3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出自元朝诗人周弼的作品《夜深》,其古诗全文如下: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翻译】 我独坐书床 【查看全文】

4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出自清朝诗人施肩吾的古诗作品《幼女才六岁》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注释】 1、向夜:傍晚 【查看全文】

5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微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注释】 ⑴林霭:林中的云气。霭,雾气。唐 【查看全文】

6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出自唐朝诗人窦牟的作品《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