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12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出自唐朝诗人王粲的作品《七哀诗·边城使心悲》,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注释】
  37.反,同“返”,返回。
  38.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39.兹:此,这里。
  40.蓼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41.谘:同“咨”。征询,商议。
  【翻译】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冰雪象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赏析】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王粲的《七哀诗》虽以哀痛感伤为主要基调,但哀痛而不消沉,感伤而不失望,在哀痛感伤中包含着希望。他希望出现治世,希望舒展才干,希望息兵止戈,这都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相关阅读
1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白丝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 【查看全文】

2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其古诗全文如下: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 【查看全文】

3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忆齐安郡》,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 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 终掉尘中手,潇 【查看全文】

4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两同心认丹鞋响》,其古诗全文如下: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 【查看全文】

5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小至》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 【查看全文】

6 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出自唐朝诗人徐贲的作品《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圣凡同有体,饮食必藉器。 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 偶因受余光,相承成旧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