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富平少侯》,其古诗全文如下: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注释】
⑴富平少侯:西汉景帝时张安世被封为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年少时即继承爵位,史称“富平少侯”。
⑵七国:汉景帝时的七个同姓诸侯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他们曾联合发动叛乱。此处用以喻指藩镇割据叛乱。三边:战国时期燕赵秦与匈奴接壤,后来便以燕赵秦所在地为三边,即幽州、并州、凉州。此处指边患。未到忧:即未知忧,不知道忧虑。
⑶十三身袭富平侯:指张放十三岁就继承富平侯爵位。而清冯浩提出异议:“放之嗣爵,《汉书》不书其年,此云十三何据?《孔子家语》里说周成王十三岁就被立为嗣,这里可能是借指。”
⑷不收金弹抛林外:用韩嫣事。典出《西京杂记》:韩嫣好弹,以金作弹丸,所失者日有十余。儿童闻嫣出弹,常随之拾取弹丸。
【翻译】
张放十三岁就世袭得了富平侯的爵位,他年幼无知,根本考虑不到局势不稳、七国叛乱、边患不断、匈奴南犯的事情。他不识金弹的贵重,把它弹落在林子里不知道收回,倒翩翩中意起井上的辘轳架来了,对它偏有几分爱惜,真无知啊。华丽的灯柱上转动着明亮的灯烛,灯烛像明珠一样交相辉映,精致美丽。精美的檀木枕刻镂精巧,像玉一样莹润精美。在侯王府的早晨,守门人不再按照常规给来客通报,因为少侯新得了一名叫莫愁的佳人,值此良辰美景,不敢打扰他。
【鉴赏】
诗塑造了一个荒淫奢侈、醉生梦死的贵族公子形象,把他不知内忧外患,只顾挥霍浪费,荒淫好色的丑恶行径同晚唐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也暗示了让这种纨绔子弟身居高位,正是当时政治腐败的表现,是国运不振的重要根源。
此诗首联:“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首句指出其不知国家忧患为何物,次句再点醒“十三”袭位,这就有力地显示出童昏无知与身居尊位的尖锐矛盾。如果先说少年袭位,再说不恤国事,内容虽完全相同,却平直无奇,突现不出上述矛盾。这种着意作势的写法与作者所要突出强调的意旨密切相关。
颔联:“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写少侯的豪侈游乐。上句说他只求玩得尽兴,贵重的金弹可以任其抛于林外,不去拾取。可见他的豪侈。下句则又写他对放在井上未必贵重的辘轳架(即所谓“银床”,其实不一定用银作成)倒颇有几分爱惜。这就从鲜明对照中写出了他的无知。黄彻说:“二句曲尽贵公子憨态。”这确是很符合对象特点的传神描写,讽刺中流露出耐人寻味的幽默。
相关阅读
1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2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八月十五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 【查看全文】
3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 【查看全文】
4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忆江南词三首》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①吴 【查看全文】
5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 【查看全文】
6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解连环孤雁》,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