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其古诗全文如下: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
⑴河湟:指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记载:“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
⑵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⑶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
⑷“旋见”句:指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因事下狱,代宗下诏令其自杀。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汉书·晁错传》记载,晁错在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对削藩定边指出不少建议,但景帝听信谗言,仓促下令杀了他。行刑时“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鉴赏】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相关阅读
1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点绛唇闲倚胡床》,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 【查看全文】
2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菩萨蛮西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查看全文】
3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南歌子凤髻金泥带》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查看全文】
4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出自南北朝诗人沈约的作品《有所思西征登陇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 【查看全文】
5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 【查看全文】
6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病起今日秋风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