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注释】
①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②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的简称,亦指宰相。《新唐书·百官志一》:“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中唐之后,凡任宰相,均加此衔。
③两京:指当时的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此处因旧习以西京称长安东京称洛阳,合而称两京。
④春明门:唐代长安城外郭东面正中的城门。《唐六典》云:“京师东面三门,中曰春明。”亦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二。楚自长安东出赴洛阳,出此门,即离开长安城,故举此为言。
⑤天涯:天边,意极遥远。唐代诗人王建罢官后,卜居长安西南“百里”之遥的原上,曾赋诗“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三)。
【翻译】
宰相的家中有一栏牡丹花,待到开花时主人却不在家。不要说什么洛阳不算遥远,出了春明门处处皆是天涯。
【鉴赏】
此诗是刘禹锡以牡丹为题的唱和诗作。刘禹锡不是单单描写牡丹的国色,因这种花盛开于京城,故而牡丹也寄托了诗人心中复杂的感慨。
诗作前句与令狐楚唱和,从其诗意点明了临到开放主人却不在的创作背景,平铺直叙不起一字波澜。值得体会的,是诗人借别牡丹写别家别京城的写作手法,以牡丹的鲜明形象寄托了家和京国的含义在其中,字在牡丹而意属别离,使得诗意委婉清新。而紧随话锋突转:“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莫道”两字戳破“两京非远别”之谬,用否定的句式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情感。“春明门”则以小处着眼,以出春明门这离京赴东都的必经之门代指离京去国。“即”字是言离京一步便是天涯,情感强烈,笔法夸张。从“一栏花”之小,到“天涯”之大;以“春明门”之近,到“天涯”之远。作者用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句式、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十分精炼的表达了离京的深深感慨。前句委婉清新,后句却尽意抒怀,前后情感强度反差也使诗中情感愈加鲜明,更是将离京之凄楚眷怀诉说的淋漓尽致。全诗借牡丹为题,言在牡丹,韵系离愁,道尽去京国赴天涯的沉浮感慨,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佳作。
刘禹锡唱和之作较令狐楚诗情感更强烈,能言令狐楚所未能言,此宜结合作者生平体会。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连贬远州司马,又受尽谗言所害,一生多数时间都是远离京国的逐放生涯。故而尽管是写令狐楚离京,刘禹锡唱和为友不平,又何尝不是杂糅了刘禹锡对自己坎坷仕途的感慨,此诗非是为一人而不平。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农父谣农父冤辛苦》,其古诗全文如下: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黄河 【查看全文】
2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上李邕》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 【查看全文】
3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王昭君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查看全文】
4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出自清朝诗人赵翼的作品《论诗只眼须凭自主张》,其古诗全文如下: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注释 【查看全文】
5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 【查看全文】
6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寄王琳》,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注释】 ①王琳:(526573年),字子珩,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