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劚剑等鬈珊肜溲?/a>。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注释】
⑺沤:浸泡。沾水磨墨的意思。松麝: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薰:香气。
⑻腻:润。薄:淡。重:浓。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匀:均匀稳定。
⑼数寸:指砚台上的墨。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⑽圆毫:指毛笔。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
⑾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宽顽:笨头笨脑。一作“宽硕”。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翻译】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鉴赏】
“干腻薄重立脚匀”,仍是写砚。砚要“扣之无声”、“磨墨无声”才是佳品。这块砚,石质干(不渗水)而腻(细润),砚体薄(平扁)而重(坚实稳重),品质极佳。所以在磨墨的时候,砚脚紧贴案上,不侧不倚,在那上面磨墨,平稳匀称。“数寸光秋无日昏”,写墨的色泽很明净,没有丝毫的昏暗和朦胧。“数寸”是说砚体不大。李之彦在《砚谱》里说:“惟斧柯山出者,大不过三四指。”正合“数寸”的说法。所以末句的“宽硕”,刚好与此相对。“圆毫促点声静新”,是说笔蘸了墨以后变得圆润饱满,砚不伤笔毫,拿起笔来点画,纸上有轻微的细静清新的声音,而不是说砚有声音。这一句由墨写到笔,但还是归结到写砚的美。
以上对青花紫石砚的赞词已经足够了,但诗人意犹未尽,忽然来了一句“孔砚宽顽何足云”。“宽顽”这个词,有些版本作“宽硕”,其实用“宽硕”与上文的“数寸”对应得更好。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称他的出生地为尼山,好事的人取尼山石为砚,借以“尊圣”。然而尼山砚并不实用,徒有其名,所以李贺在诗的结尾处说“何足云”,与起句“端州石工巧如神”意思暗对。一起一结,表面上没有多少意义,实际上是有内在含义的。诗人心中的天平,称人称砚,都是有所轻重的。
这首诗通篇写砚:砚质,砚色,砚型,砚体,砚品,砚德。而砚的使用,又离不开墨、笔、纸,尤其是墨,所以写的时候也会涉及。它们虽然是作陪衬的,却衬托出了青花紫石砚的美。全诗一句接一句,一路不停,络绎而下,如同缨络垂下;字句精炼,语言跳跃,没有一处浪费笔墨,也没有一处用语晦涩的地方。如果不是十分熟悉砚中的学问,极难写出这种酣畅淋漓、妥切中肯的诗歌。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出自唐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岁晚》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 【查看全文】
2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泊岳阳城下》,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 【查看全文】
3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出自宋朝诗人汪藻的作品《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乾 【查看全文】
4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 【查看全文】
5 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还京乐禁烟近触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 【查看全文】
6 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出自宋朝诗人赵令的作品《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