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35

  “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红蕉》,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
  【注释】
  [5]窈窕::美好的样子。凌:乘,凌驾。清霜:寒霜。
  [6]远物:边远地区的事物,此指红蕉。
  [7]旅人:客居在外的人,被流放的人,此诗人自指。
  [8]回晖:夕照。
  [9]槭槭:拟声词,落叶声。
  【翻译】
  红蕉岁未犹吐芳,绿叶红花含春光。凭此春夏鲜艳色,娇柔美好斗寒霜。世人偏重边远物,流放之人独悲伤。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
  【鉴赏】
  咏物诗的理解,最关键的是在准确理解诗人所咏之物以后,更能深入把握诗人赋予所咏之物的精神。即在所咏之物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近藤元粹在《柳柳州诗集》中,给《红蕉》一诗下了四个字的评语,“寓感甚切”。第三联云:“远物世所重, 旅人心独伤”。许多人会把注意力放在下句,但诗人将话说得明白,看不出何处有“寓感”。
  “远物”承上,是指红蕉,但叫“远物”是因为红蕉属热带观赏植物,永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故永州可见。柳宗元站在长安和中原的角度,所以将红蕉视为“远物”。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这个“世”是指包括诗人在内的“世之人”。当然,从前两联来看,如此看重红蕉的只能是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了。
  因为说远物,自然便想到了永州,因为想到永州,便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因为说到远物被人看重,自然便会想到被流放到永州来的自己,早已被统治者遗忘。诗人原本抱有随时间推移,会被重新起用的期望的,然而看来,希望渺茫。面对红蕉,感叹身世,不禁“心独伤”。同是处于永州,“远物”和“ 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地之别,这便是诗人伤心的原因。
  “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这本是秋冬之景,在题为《红蕉》的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果说群芳已经消失,那么最后,就该轮到红蕉了。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那么,无人关照的“ 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原来,《红蕉》一诗寓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而且是一种被注定为悲剧的预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寓感甚切”四字,是十分确切的。


相关阅读
1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出自于诗经作品《鼓钟》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々,忧 【查看全文】

2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梁甫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 【查看全文】

3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游泰山日观东北倾》,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 【查看全文】

4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 【查看全文】

5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注释】 ⑴渭州:陇右道有渭 【查看全文】

6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风流子枫林凋晚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