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48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燕子来舟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
  ⑴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
  ⑵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存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⑶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
  ⑷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翻译】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街泥筑巢了。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赏析】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新”对“泥”而言。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杜甫很喜欢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盈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绝句》)“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绝句漫兴》)这一切都生动地留在诗人的记忆中。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看见了燕子,当然会产生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昔日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这里的“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也。


相关阅读
1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纳凉》,其古诗全文如下: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 这句连用携 【查看全文】

2 芳草青门路。还拂京尘东去。回想当年离绪。送君南浦。愁几许。尊酒流连薄暮。帘卷津楼风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芳草青门路。还拂京尘东去。回想当年离绪。送君南浦。愁几许。尊酒流连薄暮。帘卷津楼风雨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下水船芳草青门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草青门路。还拂京 【查看全文】

3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 【查看全文】

4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 【查看全文】

5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 【查看全文】

6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抱玉入楚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