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裴迪南门秋夜对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释】
①谢公楼,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原义一般指安徽宣城的谢朓楼。谢朓于南朝齐明帝时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凌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
【翻译】
夜色渐浓了,几个朋友正在一边作诗一边饮酒,气氛很浓。这时中秋圆月升得越来越高了,将饱满的光倾斜在裴尚书家的亭台楼阁之上。这空明的景象,显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人们都停下了吟诗饮酒的活动,与万籁一同沐浴在月华之中,用心体味这份宁静玄远的宇宙之美。夜更深了,裴尚书庭院里的层层门户都已关闭,四处静悄悄的,没有风,连影子也那么安静。院子里有一株孤零零的树,秋天到来它已脱去夏日的盛装,凋零萧瑟,今夜在月光映照下则显得更加瘦削,令人心生寒意。月光越来越明亮,以至于树上的喜鹊以为白日到来,扑啦啦受惊飞起。它的起飞震颤了树枝,稀疏的树上几片飘然坠落。在白色的月华之下萤火虫的光是暗淡得几乎不能看见的。不过,当几只萤火虫飞向远方,诗人看到了它们的身体在烟霭中闪动。啊,一年之中最圆满的月,今晚它的清光见证了多少人的离愁和相思。
【赏析】
整首诗在描画景物上暗含布局,从空中的月亮到楼阁,到门户,到院中的树,再到树上的鹊,到坠落中的树叶,到萤火虫,到远处的烟霭,再到空中之月。中间描写的那些景物,不仅将一个宁静悠远而透着清冷的秋夜传递到我们的想象之中,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月色之明丽,整个构建起一片清空的意境。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月色虽无形无影同时,但摹写传神。他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语。而钱起将鹊飞和叶落的意象连起来,饶有趣味。尤其那个“散”字,将树叶脱离树梢之后那种飘然无着落的感觉传神道出。鹊飞是急速的,凌厉的;叶散是缓慢的,飘飘忽忽的。一急一徐,并且发生在明亮的月光之下,令人印象深刻。
“萤远入烟流”,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沈德潜说:“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 【查看全文】
2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其古诗全文如下: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查看全文】
3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 【查看全文】
4 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喜迁莺冬分人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雁影秋 【查看全文】
5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宫中行乐词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 【查看全文】
6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