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58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滟滪堆》,其古诗全文如下: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注释】
  ⑹倾覆:倒塌;翻倒。
  ⑺神功:神灵的功力。混茫:亦作“混芒”,指广大无边的境界。
  ⑻干戈: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⑼垂堂:靠近堂屋檐下。
  【翻译】
  在瞿塘峡那湍流之中,巍然立着一堆巨石。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很高。把牛沉于水中,以祭山林川泽。即使得到保护,在滟滪堆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倾覆危险,于是造物神功设此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把系船的缆绳解开。因靠近堂屋的屋檐之下,堂屋屋檐檐瓦坠落可能会伤到人。
  【赏析】
  颈联“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在诗人看来,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着倾覆的危险,于是就使造物神功设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在此,把滟滪险滩化为水候(即水在不同季节变化的情状,并成为警戒行船的标石)。
  尾联“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诗人在战乱中,漂泊不定从成都乘船辗转至夔州,一路走来险象环生。故最后一句写道:“行止忆垂堂。”“垂堂”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以此喻危险的境地。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现状。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借物抒情,从诗歌来看,好似在写“滟滪堆”的自然险恶,而实际上诗人抒发了“行止忆垂堂”的忧虑心情。其次,侧面描写,诗人在诗歌中,多次引用典故谚语,从侧面突出了要表现的情感。


相关阅读
1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 【查看全文】

2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觉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 【查看全文】

3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寄东鲁二稚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 【查看全文】

4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小雨雨来细细复疏疏》,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注 【查看全文】

5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入潼关》,其古诗全文如下: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 【查看全文】

6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