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37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注释】
  ①紫阁:终南山中一个山峰的名字。在今户县东南。当阳光照射时有紫气飘浮,山体高耸像楼阁,因而得名。
  ②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③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④与之然:与这一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⑤造:访问,拜访。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
  ⑥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绝撇:高耸的山峰。
  【翻译】
  走出家门,抬起头就可以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赏析】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相关阅读
1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生查子东风不解愁》,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 【查看全文】

2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出自唐朝诗人沈佺期的作品《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 【查看全文】

3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 【查看全文】

4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出自东汉诗人刘邦的作品《匈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 【查看全文】

5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三江小渡》,其古诗全文如下: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释】 ①三 【查看全文】

6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出自于诗经作品《大叔于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