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59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
  ①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②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③苦:一作“死”。
  【翻译】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鉴赏】
  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
  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相关阅读
1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 【查看全文】

2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出自唐朝诗人李存勖的作品《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 【查看全文】

3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农父谣农父冤辛苦》,其古诗全文如下: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黄河 【查看全文】

4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插秧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查看全文】

5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巫山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 【查看全文】

6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出自宋朝诗人王令的作品《秋日寄满子权》,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 三年客梦迷归 【查看全文】